当《Thriller》创造历史后,迈克尔·杰克逊的后续专辑《Bad》却在格莱美奖上遭遇令人费解的冷落。这位流行天王与这项音乐界最高荣誉的关系始终充满戏剧性——早在《Off The Wall》时期,他就因未能获得年度最佳专辑而愤懑不平,当年仅凭《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收获最佳R&B男歌手表演奖。
这位音乐天才曾公开表达对奖项种族藩篱的不满:作为黑人艺术家,他始终被局限在R&B分类。正是这种偏见促使他彻底重塑自我,最终以流行音乐之王的姿态推出旷世巨作《Thriller》。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Thriller》横扫格莱美后,其正统续作《Bad》却再遭冷遇。
《Bad》仅获一奖的尴尬
全面溃败的提名之夜
1987年发行的《Bad》最终只在1990年凭借《Leave Me Alone》音乐视频获得最佳短篇音乐录影带奖。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单曲实际发布于1989年——距离专辑主要奖项提名已过去两年。在1988年颁奖礼上,杰克逊虽获包括年度专辑在内的四项提名,最终颗粒无收。次年,《Man In The Mirror》冲击年度制作奖同样折戟沉沙。

格莱美或许存在流派偏见,但1988年评委会打破传统的选择仍令人费解
更令人震惊的是,《Bad》曾让杰克逊成为首位单专辑诞生五支冠军单曲的艺术家。23年后凯蒂·佩里才追平此纪录,但至今无人超越。耐人寻味的是,佩里同样未能凭《Teenage Dream》获得格莱美肯定。当《Smooth Criminal》《The Way You Make Me Feel》等世纪金曲至今仍在全球传唱时,格莱美对这张专辑的漠视显得尤为刺眼。
作为《Thriller》续作的伤痛
1988年的态度急转
1984年格莱美颁奖礼上的迈克尔·杰克逊还是绝对王者。经历早年的奖项冷遇后,《Thriller》为他赢得八座留声机奖杯,包括含金量最高的年度专辑。此后几年他陆续有所斩获,正因如此,《Bad》的全面溃败才更显突兀。
虽然**《Thriller》保持史上最畅销专辑纪录,但《Bad》同样取得惊人成功**。从1984年的最大赢家到1988年的全程陪跑,这种反差犹如评委会的一记耳光。网络流传的现场视频显示,当晚台下的杰克逊难掩失落之情。
最直接的证据是:此后除非领取终身成就类奖项,他再未出席重要颁奖礼。1990年《Leave Me Alone》获奖时他缺席典礼,直到1993年领取格莱美终身成就奖时才再度现身。
《Bad》证明格莱美也会犯错
评奖机制的历史局限性
尽管格莱美被视为音乐界最高荣誉,但其评选结果常引发争议。他们花费25年才承认碧昂斯的年度专辑,而王子等传奇人物终其一生都未能获此殊荣。如果说1984年对《Thriller》的肯定还算公允,那么1988年的选择则令人费解。
有种观点认为:《Thriller》的成功反而连累了《Bad》——格莱美往往在艺术家巅峰年后刻意降温。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泰勒·斯威夫特身上,她在2016年大获全胜后,直到2020年才再夺格莱美。
在杰克逊的案例中,种族因素亦被广泛讨论——评委会或许不愿看到黑人艺术家持续垄断重要奖项。但无论如何,《Bad》的艺术价值从不因奖项得失而改变,而迈克尔·杰克逊其后的音乐探索依然不断突破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