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瑞恩·库格勒执导、迈克尔·B·乔丹主演的电影《罪人》自四月中旬上映以来,持续引爆影评界与票房市场。这部以1930年代为背景的悬疑恐怖片不仅充满超自然元素,更以精湛的角色塑造、动作场面和音乐表达打动观众。而正如影评所言,音乐才是《罪人》真正的主角,尤其是贯穿全片的布鲁斯蓝调。
电影设定的时代背景为布鲁斯音乐提供了完美舞台——这种起源于20世纪初的音乐形式在随后数十年发展出无数经典分支。布鲁斯自诞生之初就蕴含着神秘主义色彩、神话传说、精湛技艺和直击灵魂的情感深度,这种扎根于历史的文化基因使其成为永恒的艺术形式。
15 罗伯特·约翰逊
与魔鬼交易的三角洲蓝调先驱
若要为《罪人》这样的电影寻找配乐灵感,没有比密西西比吉他手罗伯特·约翰逊更具传奇色彩的布鲁斯人物了。最初学习口琴的约翰逊吉他技艺拙劣,据同时代音乐人桑·豪斯回忆,他「弹得简直不堪入耳」。然而当约翰逊消失六个月后重返密西西比时,他的演奏技艺突然精进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这催生了一个著名传说:约翰逊在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尔的十字路口与魔鬼做了交易才获得如此天赋。更可能的真相是他师从布鲁斯吉他手艾克·齐默尔曼,但约翰逊本人刻意强化魔鬼传说,创作了《地狱猎犬追踪我》《我与魔鬼蓝调》等歌曲推波助澜。

音乐不仅是声音艺术,更是充满争议的文化现象,正如这些阴谋论所揭示的。
最终约翰逊录制了29首歌曲,但伴随他一生的黑暗也导致其悲剧结局。1938年,这位音乐人离奇死亡,死因从梅毒到毒酒众说纷纭(据传是被其情人的丈夫下毒)。无论如何,约翰逊成为27俱乐部的首位成员——这个由27岁早逝的明星组成的特殊群体。数十年来,约翰逊的传奇色彩从未褪色。
14 吉茜·威利
布鲁斯乐坛的幽灵歌者
库格勒选择吉茜·威利演绎的《Pick Poor Robin Clean》作为电影插曲堪称神来之笔——除了罗伯特·约翰逊,可能再没有哪位音乐人像她这样充满神秘色彩。但与魔鬼传说不同,威利的神秘性源于其彻底的 obscurity(默默无闻)。
1930-31年间,威利与音乐伙伴埃尔维·托马斯为派拉蒙唱片录制了六首乡村布鲁斯歌曲。这些作品简单却充满魔力,既有慑人魂魄的力量又饱含深情。录制完成后,两人几乎从公众视野消失。除托马斯在60年代的一次访谈透露零星信息外,外界对她们知之甚少。威利真名莉莉·梅,「吉茜」只是昵称,但无人知晓她来自何方,这些录音后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这些唱片能穿越时光保存下来已是奇迹(当时保存条件极差),但它们的存在恰恰证明了早期布鲁斯音乐如何生根发芽。
13 巴迪·盖伊
仍在巡演的布鲁斯活化石
路易斯安那出生、芝加哥成名的吉他手乔治·「巴迪」·盖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崭露头角,最初与口琴手朱尼尔·威尔斯合作,后开启个人生涯。他自信爆棚的演奏风格和斗牛犬般的舞台形象影响了包括基思·理查兹、埃里克·克莱普顿、吉米·佩奇、吉米·亨德里克斯和史蒂维·雷·沃恩在内的下一代吉他手,如今88岁高龄仍活跃在巡演路上。
作为布鲁斯元老级人物,盖伊与《罪人》的关联为电影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他与马迪·沃特斯、嚎叫野狼等大师一脉相承,其艺术精神似乎注定永恒——尤其是盖伊始终致力于「让布鲁斯永远活下去」的使命。
12 B.B.金
颠覆传统的布鲁斯之王
巴迪·盖伊的同辈、密西西比三角洲走出的莱利·「B.B.」金自50年代末开始个人录音生涯。他独创的推弦、颤音和拨弦技巧能在不用滑棒的情况下模拟滑棒吉他效果,对后辈影响深远。

这些传奇音乐人今年的巡演行程绝对不容错过。
金也是巡演狂人,70多岁前每年演出超过200场,直到2015年以89岁高龄去世前仍在表演。这位摇滚名人堂成员赢得过15座格莱美,永远以「布鲁斯之王」之名被铭记——腰间别着名为「露西尔」的签名吉他,心中流淌着永恒旋律。
11 埃塔·詹姆斯
醇厚深情的布鲁斯歌后
埃塔·詹姆斯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布鲁斯演唱艺术的代名词,但她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从50年代出道到2000年代,她游刃有余地跨越R&B、灵魂乐、爵士、摇滚、福音和布鲁斯多个领域。詹姆斯不仅能完美演绎柔情旋律,更总能触及布鲁斯音乐最核心的情感脆弱性。
她获得过17项布鲁斯音乐奖和3座格莱美,入选摇滚、布鲁斯和格莱美三大名人堂。她醇厚精准的嗓音为布鲁斯音乐树立了永恒的美学标准,影响后世无数音乐人。
10 波·迪德利
方形吉他的节奏大师
在激昂布鲁斯与犀利摇滚的十字路口,站着永恒的革新者波·迪德利。这位以标志性「雪茄盒」方形吉他和开创性节奏闻名的密西西比音乐人影响了从滚石乐队到冲击乐队的大量艺术家,甚至塑造了嘻哈、流行和摇滚的听觉基因。
迪德利还是效果器运用的先驱,最早使用颤音和混响等效果塑造独特吉他音色。从1958年首专到1996年最后作品,他始终以电气化思维重塑布鲁斯与其他音乐类型。
9 约翰·李·胡克
布吉伍吉之王
「布吉之王」约翰·李·胡克1948年以电声布鲁斯开启录音生涯,60年代转向原声领域,70-80年代又涉足摇滚。他在1980年电影《福禄双霸天》中的亮相多次重启其艺术生命,这种复兴在其漫长职业生涯中反复上演。

这些专辑定义了经典摇滚的黄金时代声音。
胡克坚持表演到2001年去世前夕,曾与卡洛斯·桑塔纳、邦妮·瑞特等受其影响的音乐人合作。他标志性的说唱式布鲁斯和驱动性布吉节奏至今仍在布鲁斯血脉中流淌,成为这种音乐强大生命力的核心要素。
8 马迪·沃特斯
芝加哥布鲁斯标志
另一位从密西西比走出的关键人物马迪·沃特斯不仅奠定了芝加哥布鲁斯场景的基础,更在50年代末将这种音乐带到英国,成为布鲁斯与摇滚乐之间的重要桥梁。
滚石乐队、AC/DC、齐柏林飞艇等摇滚巨星都视沃特斯为重要影响者。正如《罪人》描绘的布鲁斯起源,沃特斯代表着这种音乐如何从简单原声形态进化成充满电气化能量的乐队形式。
7 嚎叫野狼
布鲁斯闪电
另一位从密西西比走向芝加哥的音乐魔法师切斯特·阿瑟·伯内特(艺名嚎叫野狼),用其标志性沙哑嗓音、吉他/口琴技艺和魁梧身躯,将布鲁斯从原声根源推向电气化巅峰。
野狼年轻时师从布鲁斯先驱查理·帕顿,后与太阳唱片创始人山姆·菲利普斯合作。他始终以灵魂驱动那些充满攻击性的演奏技巧,成为定义布鲁斯价值的关键人物。
6 大妈妈桑顿
被低估的嗓音奇迹
遗憾的是,某些布鲁斯创新者生前未获应有认可,至今仍在等待迟来的致敬。大妈妈桑顿就是其中之一。她不仅拥有布鲁斯歌手必备的灵魂力量,更具备足以比肩詹尼斯·乔普林的爆炸性嗓音。
事实上,乔普林在60年代翻唱了桑顿创作的《Ball and Chain》而走红。桑顿还比猫王早数年录制了《Hound Dog》,但因未保留版权,这些成功未给她带来收益。54岁去世时身无分文,葬于贫民公墓。随着《罪人》让布鲁斯重回聚光灯下,是时候为桑顿这样的先驱正名了。